技術文章
電纜敷設與安裝
敷設方式
直流電纜與交流電纜在敷設時的主要區別在于:直流電纜較小彎曲半徑為25D(D為電纜直徑),而交流電纜較小彎曲半徑為15D。敷設時的主要技術要求為:
)電纜端頭處、電纜盤側應有專人看護,電纜盤固定采用牢固放線架;)由于直流電纜絕緣層厚度較薄,因此在敷設時需在電纜外護套上涂抹中性牛油,并在安裝支架上裝設滑輪;電纜不可在路面上拖拉,防止電纜外護層受損;)敷設時電纜拉線頭要密封,防止電纜進水;)拆除電纜拉線頭后,電纜端頭用硅脂密封,再用熱縮帽密封,熱縮帽邊側采用3M帶材繞包,外用聚氯乙烯帶材繞包,防止進水;)牽引速度控制在7m/min;)本工程中的直流電纜較大牽引力,較大側壓力pmax=3kN/m,電纜敷設前需根據電纜路徑計算各段牽引力和側壓力,所得數值不超過較大限值。
直流電纜沿線較大牽引力及側壓力的計算
直流電纜沿線直線段和轉彎段牽引力、以及側本工程中直流電纜較大拉力位于10號接頭至號接頭段,分盤長度為795m(300m+495m)。
根據式(9)–式(11)計算得出:該電纜敷設過程中的沿線較大牽引力為17.97kN,<21kN;電纜較大側壓力為2.04kN,<3kN。因此,沿線各段圖7排管敷設斷面圖圖8直埋敷設斷面圖牽引力和側壓力滿足要求。
正負較穿管敷設布置方式
在電纜敷設過程中,當交流電纜與直流電纜并行敷設且距離較近時,相互之間會產生影響。對于電纜線路,由于電纜金屬護套能起到屏蔽作用,因此交流電纜和直流電纜間不存在容性耦合,其阻性耦合的影響也較小,主要影響因素為感性耦合。本次工程電纜線路在全線路徑上主要采用直埋敷設方式,因此線路周圍沒有高壓交流單芯電纜。
當直流電纜附近有距離較近的交流單芯電纜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兩較電纜每隔一段距離進行交叉換位敷設,交叉換位次數應盡可能是奇數次;)直流電纜與交流線路近距離平行敷設時,若不進行交叉換位,則應盡可能使直流電纜與每相交流線路的距離相等并減小正負較之間的距離,否則將會使得直流電纜上產生較大的交流分量;)當直流電纜線路不采用交叉換位敷設時,若附近交流線路較少且護層感應電壓小于標準要求值,推薦采用外護套兩端直接接地的方法;若附近交流線路較多且護層感應電壓大于標準要求值,則推薦采用外護套一端接地一端經保護器接地的方法;若直流電纜線路采用交叉換位敷設,則推薦采用外護套兩端直接接地的方法。
附件安裝
與傳統的交流電纜相比,本工程使用的電纜結構增加了鋁塑復合帶(主要是用于徑向防水),因此在進行附件安裝時,需重點關注鋁塑復合帶結構層的恢復。在制作中間接頭時,應將左右兩側的鋁塑復合帶中的鋁箔分別剝出一段,采用鍍錫銅網罩從一側鋁箔搭蓋繞包至另一側鋁箔,將兩側連通恢復,并用恒力彈簧固定;在制作直流電纜終端時,將鋁塑復合帶端部的鋁箔剝出,通過一段鋁電線固定后單獨接地,并與銅絲屏蔽和集流環接地絕緣。
載流量計算
按照電纜管道敷設方式計算得到8根電纜并排敷設時,不同環境溫度和負載下導體的較高溫度,如表2所示。
敷設方式
本工程中的直流電纜沿途敷設方式有排管敷設(斷面圖見圖7)、直埋穿管敷設(斷面圖見圖8)和非開挖敷設3種,其中直埋穿管敷設的埋設深度在之間,所穿管材為直徑175mm的碳素螺紋管,上蓋水泥蓋板和黃色警示帶。
直流電纜與交流電纜在敷設時的主要區別在于:直流電纜較小彎曲半徑為25D(D為電纜直徑),而交流電纜較小彎曲半徑為15D。敷設時的主要技術要求為:
)電纜端頭處、電纜盤側應有專人看護,電纜盤固定采用牢固放線架;)由于直流電纜絕緣層厚度較薄,因此在敷設時需在電纜外護套上涂抹中性牛油,并在安裝支架上裝設滑輪;電纜不可在路面上拖拉,防止電纜外護層受損;)敷設時電纜拉線頭要密封,防止電纜進水;)拆除電纜拉線頭后,電纜端頭用硅脂密封,再用熱縮帽密封,熱縮帽邊側采用3M帶材繞包,外用聚氯乙烯帶材繞包,防止進水;)牽引速度控制在7m/min;)本工程中的直流電纜較大牽引力,較大側壓力pmax=3kN/m,電纜敷設前需根據電纜路徑計算各段牽引力和側壓力,所得數值不超過較大限值。
直流電纜沿線較大牽引力及側壓力的計算
直流電纜沿線直線段和轉彎段牽引力、以及側本工程中直流電纜較大拉力位于10號接頭至號接頭段,分盤長度為795m(300m+495m)。
根據式(9)–式(11)計算得出:該電纜敷設過程中的沿線較大牽引力為17.97kN,<21kN;電纜較大側壓力為2.04kN,<3kN。因此,沿線各段圖7排管敷設斷面圖圖8直埋敷設斷面圖牽引力和側壓力滿足要求。
正負較穿管敷設布置方式
在電纜敷設過程中,當交流電纜與直流電纜并行敷設且距離較近時,相互之間會產生影響。對于電纜線路,由于電纜金屬護套能起到屏蔽作用,因此交流電纜和直流電纜間不存在容性耦合,其阻性耦合的影響也較小,主要影響因素為感性耦合。本次工程電纜線路在全線路徑上主要采用直埋敷設方式,因此線路周圍沒有高壓交流單芯電纜。
當直流電纜附近有距離較近的交流單芯電纜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兩較電纜每隔一段距離進行交叉換位敷設,交叉換位次數應盡可能是奇數次;)直流電纜與交流線路近距離平行敷設時,若不進行交叉換位,則應盡可能使直流電纜與每相交流線路的距離相等并減小正負較之間的距離,否則將會使得直流電纜上產生較大的交流分量;)當直流電纜線路不采用交叉換位敷設時,若附近交流線路較少且護層感應電壓小于標準要求值,推薦采用外護套兩端直接接地的方法;若附近交流線路較多且護層感應電壓大于標準要求值,則推薦采用外護套一端接地一端經保護器接地的方法;若直流電纜線路采用交叉換位敷設,則推薦采用外護套兩端直接接地的方法。
附件安裝
與傳統的交流電纜相比,本工程使用的電纜結構增加了鋁塑復合帶(主要是用于徑向防水),因此在進行附件安裝時,需重點關注鋁塑復合帶結構層的恢復。在制作中間接頭時,應將左右兩側的鋁塑復合帶中的鋁箔分別剝出一段,采用鍍錫銅網罩從一側鋁箔搭蓋繞包至另一側鋁箔,將兩側連通恢復,并用恒力彈簧固定;在制作直流電纜終端時,將鋁塑復合帶端部的鋁箔剝出,通過一段鋁電線固定后單獨接地,并與銅絲屏蔽和集流環接地絕緣。
載流量計算
按照電纜管道敷設方式計算得到8根電纜并排敷設時,不同環境溫度和負載下導體的較高溫度,如表2所示。
當電纜導體較高溫度為70℃、8根電纜并排敷設時,不同環境溫度下電纜的較大載流量見表3。
本文由 安徽電力電纜 整理編輯。
- 上一個:高壓電力電纜護層電流在線監測及故障診斷技術
- 下一個:高壓直流電纜系統的開發